市政协常委邓庆尧教授参加青岛市“倾听与商量”第二十三期协商活动

作者:发布者:赵俸梽发布时间:2023-06-27浏览次数:36

6月9日上午,由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青岛日报社共同打造的“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23期协商活动举行。本期协商活动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承办。市政协副主席姜巧珍参加活动。

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将前期调研深圳、长沙等智能建造先进城市及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带到协商活动现场,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聚焦“大力推动智能建造,打造城市更新建设新示范”主题,围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拓展BIM技术应用场景,推进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提升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等内容面对面协商。

“装配式建筑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车间内进行,以流水线方式制造墙板、梁柱、楼梯等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科学拼接和二次浇筑,像插积木一样组合成各种建筑物。”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邓庆尧说,装配式建筑具有生产方式先进、施工速度快、装配精度高、节能环保等特点,不仅能够缩短施工周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很好的贡献。

邓庆尧调研发现,目前,装配式建筑在青岛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装配式建筑企业一般是独立研发,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工厂生产的构件仅能供本企业使用,存在重复投资、重复研发等问题。“青岛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引导,加快建立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提高构件的通用性和可置换性。”邓庆尧说,随着装配式建筑大面积推广和技术不断革新,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

BIM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应用推广方面仍然存在瓶颈。邓庆尧认为,推广BIM技术首先要打破一个个“数字孤岛”。在传统建筑业的分工模式下,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是相对割裂的,BIM技术的数字化应用难以贯穿始终。“BIM在设计和施工环节常常处于‘两张皮’的状态,设计单位的BIM开发相对简单,能够应用在施工上的数据不足,而施工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得不到很好的储存和利用,建筑的后期养护管理水平难以得到实质上的提升。”邓庆尧说。他建议青岛大力推广EPC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模式和全过程咨询模式。EPC模式实现了一家单位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的总承包,全过程咨询模式由一家公司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这两种模式都可以保证BIM贯穿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真正发挥建筑“智慧大脑”的作用。

在建筑行业,智能技术革命更多发生在智慧工厂中。“智慧工厂采用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基于信息化、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标准化流程,集中生产经营,以智慧创新的运营模式推动‘绿色建造’向纵深迈进。”邓庆尧说,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工厂整体工作效率可以提升15%,生产管理时间成本减少70%,生产异常损失减少50%,管理人员减少20%。

“青岛拥有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世界排名前10名的机器人企业就有6家,发展建筑机器人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邓庆尧说,希望青岛出台扶持政策,倡导建筑机器人租赁使用,鼓励建筑项目全面使用机器人辅助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