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董寅初:致力为公 “初”心不改

作者: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0-01浏览次数:651

从北京德胜门桥北望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办公楼,最耀眼的是顶层四个大字——“致力为公。这四个字,深得致公党党员的认同,已经成为致公党的宗旨。

最先说出致力为公的,是中国致公党中央原主席董寅初先生。

点击查看原图

在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在此深切缅怀他不平凡的致公之路”……

——“是民族大义

抗日救亡、实现民族独立是董寅初青年时代的主旋律。他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书香门第,求学期间正值日寇虎视眈眈、铁蹄蹂躏中华大地。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发生后,董寅初与同学们赴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抵御日寇,遭到关押并被学校开除。他立下誓言:做一名真正的中国人,为驱除日寇、振兴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34年,董寅初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实业管理系,一二九学生运动时,他组织召开学生大会,成立救国会,成为学生领袖。他积极联系上海各大学学生会,共同向市政府请愿呼吁,力主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董寅初从上海交大毕业,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他先后在上海、香港、印尼等地从事报业编辑工作,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又利用记者身份帮助搜集日军情报,194212月被日本侵略军逮捕入狱,即便身陷囹圄也坚持抗日,直至日本投降方重获自由。

——“是侨海报国

在海外生活多年、有众多海外关系的董寅初,从未忘记自己的报国理想。1947年,董寅初回国践行实业报国、发展民族工业的志向。

解放后,他毅然选择留下来参与建设新中国,重建工厂为国家提供了急需的第一批高级化学溶剂,打破反华势力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改革开放后,董寅初在全国侨联和中国致公党中央任职,他时刻关注海外侨情的新变化,深入了解华侨华人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为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侨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利用自己在侨界的声望和致公党的特色优势,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协助政府贯彻落实侨务政策。

董寅初经常说,致公党是侨党既是我们的历史传统,也是我们的特色。在他的领导下,致公党大力开展海外联谊。

1989年底,董寅初代表致公党出席了美国洪门致公总堂新春团拜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19906月,他亲自带领中国致公党代表团出访菲律宾,参加菲律宾洪门进步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在海外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董寅初是著名淮军将领董履高的后代、民国名士杨度的女婿,与美国第一位华人校长田长霖是亲家,他的同乡和同学中有杨振宁、蒋纬国、许国璋等名人。这些家庭社会关系,他从未主动提及炫耀,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却又毫不吝惜。他积极联系美籍华人、著名国际建筑学大师和桥梁专家林同炎教授,为开发开放浦东战略献计献力,他曾设想与蒋纬国等老同学重叙友情以促成两岸统一。

——“是政治坚守

跟着共产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董寅初坚定不移的政治选择。董寅初对中国共产党的具体认识始于上海解放时露宿在马路边的解放军战士。建国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经济日益好转、社会发展欣欣向荣,这一切使其深信:这是人民的党,是带领中国走向文明、进步、繁荣的党。

而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中共领导人的结缘,使董寅初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无论在任何时候,他始终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他率先响应政府号召,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即使文革期间历经磨难,也不改初心。有人为他的遭遇打抱不平,他回答:当时我回到内地是为了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不后悔!有人劝他躲一躲,他断然拒绝。

为人低调的董寅初,曾赋诗一首表达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坚信和深情:

肝胆相照暖胸怀,

荣辱与共春又来。

白发童颜竞献策,

振兴中华喜颜开。

大公无私可以作为一种倡导,我只做到先公后私。

而董寅初先生的一生,却是公而忘私、公而无私……

http://www.zytzb.org.cn/tzb2010/wxwb/201509/4de0853f1baa4749a7753519aaa3134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