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大大指出:“宗教工作……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对我们国家宗教情况有所了解的小伙伴想必都知道,我国有五大宗教,其中基督教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影响了两千多万信教群众,而且顺应时代的要求,早在60多年前就发起了独立自主自办的三自爱国运动哦!那么,到底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起的?有什么历史意义?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呢?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基督教”
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我国习惯上把新教称为基督教。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掠夺海外市场、攫取海外殖民地的新潮。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打开中国国门,支持传教士来华传教。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标志基督教传入中国。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基督教信徒有70万人,教会组织以西方各教会的差会形式存在,领导权掌握在西方传教士手中。这一时期中国只是外国教会的传教区,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中国基督教。
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和“两会”体制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基督教界代表人士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开展三自(自治、自养、自传)爱国运动,断绝与西方教会的隶属关系,使基督教基本成为中国人自办的宗教事业。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全文刊登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简称《三自宣言》),同时发表了题为《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的社论。由此,9月23日被定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纪念日。1951年4月21日,“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这一筹备委员会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前身。1954年中国基督教第一次全国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把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筹备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从此,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为中国基督教“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的全国领导机构”。
“文化大革命”期间执行极左路线,三自组织解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工作开始拨乱反正。1980年10月,中国基督教第三届全国会议决定成立教务机构,即“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与中国基督教协会简称中国基督教“两会”,或基督教全国“两会”,这种体制正式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新时期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新发展
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基督教不断发展。如何把三自的原则与精神贯彻到教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去,按照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来建设好教会,成为中国基督教的重大任务。1998年11月,基督教全国“两会”“济南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从此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中国教会也从建设时期进入到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济南会议”和《决议》被认为是继《三自宣言》发表后,“三自爱国运动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三自爱国运动在逐步走向成熟”。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基督教在神学思想建设的指引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未来中国基督教界将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三自”原则,加强神学思想建设,从更深层次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