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民主党派性质是参政党建设的政治基础

作者: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30浏览次数:2561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十一条第二款明确了参政党的性质,即,“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规定既内涵了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又阐明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政治关系:既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是合作关系。深刻领会和系统把握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政治基础和实践方向。

    对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问题,从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将各民主党派视为“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到1989年,中共中央将各民主党派定性为“参政党”;再到 2013年2月6日,习近平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的讲话中正式确认“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各民主党派的性质确立为“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从这一历史的渐变中可以看出,对民主党派性质的思想认识可谓一波三折,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随着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的思想认识过程。民主党派的性质是民主党派存在、履职、发展的重要政治依据。中共中央对民主党派性质的确立也是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总体要求。因此,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和社会建设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应体现其政治性、政党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

    一是政治性。参政党要讲政治,政治性是民主党派的基本特征,也是对民主党派的基本要求。讲政治就是把握政治方向,坚持政治立场,表明政治观点,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积极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传承者和实践者,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传承者和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中华大地上长成“参天大树”,“植树人”就是中国共产党。参政党的政治性还应包括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尊重法律,实事求是,在各种复杂环境和形势下都要经得住各种风险考验,把自己所联系的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做什么,都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努力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

    二是政党性。民主党派是政治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不是群团组织,要善于从宏观上研究国家重大问题。民主党派应与学术组织、社会团体加以区别,展现其在政治上的战略眼光,在履行职能时还要增强“特色意识”,做到和而不同,异而不散。八个参政党,既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又都代表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所联系的人士,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参政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应努力体现本党派特色,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充分反映自己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和所联系人士的意见和要求。

    三是实践性。民主党派要学以促用、用以促学,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定位,以主动作为体现学习实践活动的新成果。一要了解和把握国情,深入调查研究,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科学施政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二要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在政治实践中学习政治,不断提升政治能力。三要积极参加扶贫支边、“三下乡” 等社会服务工作和公益活动,发挥参政党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四要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和锻炼。在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今天,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刻,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势必会对我们进行各种干扰,各种敌对势力也在不断制造事端和矛盾。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参政党要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清醒和政治坚定,不断提高适应和驾驭新情况、新形势的实践能力。

    四是科学性。科学属于哲学和认识论范畴,其要义是关于客观规律性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知规律的思想方法,即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和自由批判精神的方法。科学性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科学文化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科学指导人们追求真理。科学文化至少包括六个要素。一是理性。科学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理性。现今社会现象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人缺乏理性,就会变得迷失、盲从和轻信。二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异想天开。例如,在参政议政课题确立之前,可能有时会产生诸多灵感、创新思维,但最后还是要实事求是,进行可行性论证,再通过调研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可能才会有前瞻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三要遵循客观规律。物质世界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一定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客观规律是人们在探索和发现中总结出来的,是物质演变的属性,是社会进步的本质,忽视了这些规律,就可能犯错误,甚至走向歧途。四是创新。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是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的原动力,也是保持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民主党派的履职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也是对履职成果的重要评价标准。五是诚信。诚信是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石,是坚守人类良知的底线。诚信缺失会严重地影响着国家形象、人的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六是纠错。科学从来都是在不断纠错中发展的,敢于质疑批判,科学才能不断进步。培养广阔胸怀和视野是科学精神题中应有之义。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摒弃门户之见,鄙视“学霸”陋习,让科学大门对任何人敞开,以能力和品德论英雄。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度加强合作与协同,扩大资源和信息共享,才能孕育创新的沃土。应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走马的胸襟宽容真话、宽容失败。宽容失败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科学道路上,最大的失败是害怕失败。科学事业就是探索未知的事业,需要在证伪和试错中取得进步,只有不怕失败、宽容失败,才能为那些勇于打破常规的“出头鸟”提供宽广舞台。民主党派的履职尽责只有秉持科学性才能硕果不断,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始终如一地与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五是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党的各项政策、方针、举措,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的。参政党的各项工作,本质上也是为人民群众,为国家的发展大计服务的。民生是最大的国是,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在新的历史阶段做好民主党派的工作,就要切实保持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首先要感知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与人民群众相知、相行。如,我们的社会服务工作经常要到“老少边穷”地区,热心服务于包括广大民族同胞在内的困难群众,“零距离”地接触基层群众,以增强民主党派成员对老百姓真实、质朴的关爱。我们九三学社中央在偏远山区开展“亮康行动”,有的老人,失明了十几年,通过我们“亮康行动”提供的免费手术,一夜之间重见光明,他们发出的肺腑之言是“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九三学社”。我们的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关注民生,凝聚民心,推动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民主党派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践行者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困难群众身上,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换真情,只有真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人民群众才会把真情送给你。我们在学习实践中体现的人民性与中共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现了有机的契合。

    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参政党的政治性、政党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才能巩固和加强,才能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为思想根基淬火,不断强化价值追求。(作者: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5-11/04/c_1117031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