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执政党文化建设

作者: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30浏览次数:6

  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时,中国共产党更是要率先垂范,将执政党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予以倡导和推动

  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鲜明的组织文化,能够起到树立形象、形塑个体、凝聚力量、强化共识、激励斗志、滋养心灵等重要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执政大党而言,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还具有引领社会的重要价值。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时,中国共产党更是要着眼于党的长远建设,将执政党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切实加以推动。

  一、建设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质的执政党文化。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文化建设首先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以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为执政党文化的灵魂和主干。包括共产主义的伟大抱负、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所积淀的无数宝贵精神财富,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等。旗帜鲜明地倡导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文化建设,就党内而言,有利于澄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模糊理解和错误认识,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利于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保持党员干部的革命性、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全社会而言,有利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明确的共产党形象、执政党形象,给老百姓一个清晰的判断标准、监督标准和评价标准,也有利于共产党员的自我对照和约束。

  二、建设秉持现代执政理念的执政党文化。近现代以来的中国,经历并依然正在经历着由文明古国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型。领导这样一次伟大的变革,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身要不断学习、贯彻和发展现代执政理念,同时还要不断克服、摒弃和剔除封建主义的影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持之以恒地予以推动。此外,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由初期执政走向长期稳定执政,一些适应革命战争年代和特殊时期需要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等也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必要。今天,我们党已经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标,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要求。在实践中,更加重视民主,重视法治,重视制度,重视科学发展。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向着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既定目标迈进。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里,更加不易之论制度的完善和制度作用的发挥,让执政党的理念和意志更好地通过制度得以贯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现代执政理念教育,使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等重要理念深植于心、落实于行,让党员干部更加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对保障党的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设融汇中国文化底蕴的执政党文化。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华夏大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优秀成分必然会对党的文化有深刻影响,而且也应当成为党的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其他执政党的最鲜明标志。诚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人治、尊卑、官本位等不符合现代执政理念的成分,但是,诸如推崇仁义、突出民本、强调官德、倡导勤政、鼓励务实等思想,则具有普遍而恒久的价值。近现代以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屡受质疑乃至摧残。这固然是中国转型必需之阵痛,但也的确存在矫枉过正之遗憾。批判地继承与创新,合理地回归和弘扬,不仅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理性、自信与襟怀,而且对今天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若干腐败案件表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人文素质、道德修养、精神境界不够,个性张扬、性格乖张,理想信念一旦动摇,就无底线可守,贪腐之速、堕落之深,往往令人瞠目结舌。而观之古代士大夫,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想,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原则,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精神者熠熠生辉,原因就在于以明心正志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滋养了他们的人格与灵魂。在加强党性原则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当代要求相结合,鼓励党员干部诵经典、读历史,熔铸我们党的文化底蕴,此其时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重视和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营造党内良好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生态,以党风带动政风,以政风改进行风,以行风激励世风,既是当务之急,亦可谓千秋大计。(作者:孙怀山,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