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纪念为了前进

作者:发布者:统战部发布时间:2016-10-25浏览次数:43

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21日,中央隆重召开了纪念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回顾长征那个年代,守望历史、立足当代、面向未来,正是为了“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地球上绘出了一条壮丽的红飘带。数字最有说服力,红军的气壮山河,在每一场战役、每一里行程、每一座山峰、每一处草地中体现地淋漓尽致。二万五千里的征途、平均每300米牺牲一名红军、600余次战役战斗、近百条江河、40余座高山险峰、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红军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的生存极限,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如果说这一远征创造了人间奇迹,那么,我们今天纪念长征,不仅是致敬奇迹,更是沿着伟大的足迹继续向前。

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中,一幅题为《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油画让不少人驻足凝望。画作的氛围阴霾、悲愤,战马的鞍子已经备好,一名指挥员与老大娘相拥而立,诉说着别离的情愫。告别苏区群众、告别父老乡亲,红军踏上远征实际上是在“送别”,而用艺术呈现出“回来”,透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深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早归乡。”每一步迈出去,“前进,前进”是为了归乡后的“胜利,胜利”。也正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才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

为了前进,有在黑暗中的苦苦摸索,更需要给前行道路掌上一盏明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扭转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走高山峻岭、渡大河险滩、过草地荒原……面对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不论是党内何去何从,不管是战役何等残酷,都是从血与火中走向新生、走向胜利。国家博物馆《信念·精神·传承》文物展中,陈列着陈伯渠在长征途中常常使用的马灯,一束灯的光可以找到走出雪山和草地的路,又何尝不是在险隘的路上为战友们照亮前行之路?

80年来,这束“精神之光”从未熄灭,从军事意义上的胜利实现了战略意义上的胜利,又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找到了一条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心一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美好生活的愿望、改革发展的难题、伟大复兴的任务,摆在了13多亿中国人民面前。同时,发展的信心与潜力和发展的问题与疑难同在:一边是处在合理区间的经济增速,一边是经济的下行压力;一边是不断涌向城市的追梦者,一边是空守在破败乡村的“386199部队”;一边是跳出“寒门”的拼搏奋斗,一边是常思常念的乡愁情怀;一边是人口老龄化加速,一边是资源、环境、生态的瓶颈性制约……太多的问题需要破解、太多的群体需要关怀、太多的担子需要挑起、太多的情绪需要释放,“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就是走好符合时代、赶上时代的新长征路。

纪念长征,从来都不缺少真诚、激情与敬畏。不久前,一部名为《从湘江到遵义》的话剧,引来关注。在结尾时,那些牺牲的英烈们重返人间,在舞台上大声发问:“我们为之奋斗的梦想实现了吗?共产党人有没有忘记当年对老百姓的承诺?……还有人愿意为信仰付出一切吗?”眼含热泪的观众们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们缅怀先烈、赓续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就是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