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部洋溢着科学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报告指出: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同志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程和经验进行了系统回顾,雄辩地说明了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循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特别是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探索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回顾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作为承载人类美好理想的社会思潮已存在近500年的时间。到19世纪初,已形成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流派。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从此,社会主义的时代洪流汹涌澎湃,改变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
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国救民,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略。但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起义还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还是革命,都不能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处在苦闷和彷徨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全新方向。走俄国人的路,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结论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顽强奋斗,终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此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从学习苏联开始的,但我们党很快认识到苏联模式的不足,开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独立探索。在探索中虽然发生了一些严重失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但党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纪之交,我们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全面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高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又一座伟大里程碑。
历史清楚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觉醒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取决于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更取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十年内乱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引起党和人民全面反思,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是在这种全面反思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中国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历史而不能割断历史,尤其要正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胜利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我们党正是经过90多年的接续奋斗和接力探索,经过多次的失败和成功,经过正确和错误的反复比较,这才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开创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这样,它承继着社会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养料,承继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践探索所创造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探索的光荣与梦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形成和发展,是合理的、必然的。
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深刻总结我们党90多年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一系列环节所构成的普遍趋势,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之间必然的、普遍的和本质的联系,进一步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三位一体”的概括,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种形态,即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这种概括,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运动,是工人阶级争取全人类解放的运动;同时,它还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崇高、美好、理想的社会制度。只有这样的社会主义,才是科学完整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构成了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结构与功能的内在统一。“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构成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的新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总依据是确定总布局、总任务的前提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必须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决抵制背离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既不超前冒进,也不固步自封,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紧紧扭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干下去。现阶段,要为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基本要求是根据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需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它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我们党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略“五个基本”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全局和时代高度,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人民群众新期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主体地位、根本任务、必由之路、内在要求、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必然选择、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回应了当前党内外、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八项基本要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涉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正确指引。八项基本要求,既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又是对未来的科学把握,既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有长远的指导性,是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内涵的科学回答。八项基本要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第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总体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的高度,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路径、目标,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三型政党”、“四自能力”、“五项建设”、和“一个目标”。其中,“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四自能力”,指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方针原则。“五项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指明了党的建设的基本路径。“三型政党”、“一个目标”,指明了党的建设的目标。这个总体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要求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取得的这些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经过了前几十年的酝酿、探索和准备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深化。
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将长期占据优势,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逆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它信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具有无可比拟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实际,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它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从这个最大国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符合中国国情、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最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创造奇迹、不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有着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的一致性,承诺并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最广泛牢固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美好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逻辑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方向是坚定的,成就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再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辉煌。我们坚信,只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一定能卓立于世界东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