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作者:发布者:张庆强发布时间:2010-04-26浏览次数:12

      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内表现为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对外表现为影响力、辐射力、亲和力和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就是要通过形成价值共识和完成价值整合,以增强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就是要积极应对西方“价值输入”,进而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输出”,以提高影响力、辐射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最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目标首先是要形成社会凝聚力、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这些凝聚力的产生有赖于价值共识的形成。而我们主张和谋求的价值共识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肯定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交流的积极成果的价值共识。在当代中国,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华民族的长期文化交流、融合、传播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吸取世界文明的成果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先导性的价值共识;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价值共识。这种价值共识是一种尊重价值差异的价值共识,是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价值共识,是价值认同与价值认异的统一,是存异求同的价值共识,是一种追求和谐共生、科学发展的价值共识。

  价值共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价值整合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目的就是通过价值整合,不断提升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水平,凝聚社会认同资源,共同维护社会稳定,谋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由价值观念的差异而导致的社会群体冲突成为了当代中国新的矛盾类型,这是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要有效地化解价值冲突,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来完成价值整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可以发挥其“社会水泥”的聚合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但是,这并不是允许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是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我们需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

  价值整合的过程也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亲和力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富裕和谐、生态共生等作为价值追求,这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这个理想把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这种共同理想可以凝聚力量,整合资源,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价值整合的过程还是不断提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聚力、创造力的过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民族精神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对人们会起到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认同作用和整合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演变。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中国民族的凝聚力,是积极有效应对这种渗透与演变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积极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方法、载体和手段,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中与西方争夺话语权,取得主动权,通过彰显公平、正义、和谐、人本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影响力、亲和力和吸引力,达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