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是个有机体,任何阶级社会都有自己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哲学、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多种形式。从社会结构说,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文化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的反映和政治形态(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系统反映、体现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的思想体系。因此,有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形态,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同时,意识形态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果意识形态与经济、政治形态相适应,就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形态的巩固发展;反之,则会破坏经济、政治形态的巩固发展,甚至造成社会的停滞和倒退。所以,一切阶级、政党、国家无不重视社会意识形态问题。历史经验也表明,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同样要出大问题。
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意识形态的本质。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它的核心内容是阶级、政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目标任务的高度概括,对自身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达。对于一个阶级、政党、国家来说,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问题是存在的理由、存在的价值的问题,它所要回答的是思想旗帜、发展道路、精神风貌、理想目标等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也就是说,核心价值体系是揭示阶级、政党、国家的核心价值,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核心地位,对阶级、政党、国家的生存发展起核心作用的思想体系。一个阶级、政党、国家的成熟、先进与否,重要的就是它有没有成熟的、先进的意识形态和体现意识形态本质的成熟的、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有没有在实际行动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意识形态中这个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迄今最先进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石。
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关键是要深刻理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反映、理论表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在运动发展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邓小平同志对此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后,我们党还先后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要求。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界定揭示了我们党在实践中找到的这条道路的“关键之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反映,就要紧紧抓住、准确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之点”,这是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就要紧紧抓住、准确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最集中地反映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之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可分割的支点。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具有根本性。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归于失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根本目的、总体布局、战略目标的总体反映和价值体现,它是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的。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根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它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相一致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中国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源泉,是中国人民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总之,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就能在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活跃的情况下引领社会思潮、增进社会共识,最大限度地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凸显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蕴含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的理想信念,蕴含的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精神力量。通过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及其大众化,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国家的、社会的、全体公民的核心价值体系。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头脑、扎根人心,真正为人们所接受、所掌握、所认同。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经过人们的理解、消化并转化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政策法规和社会管理中,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自觉行动。在这项工作中,青少年是重点。要采取切实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教学中,体现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