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风采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校长郝芳接受新华社等媒体专访

作者:发布者:任晓东发布时间:2018-03-26浏览次数:336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先后接受新华社、《中国科学报》、《中国能源报》、《山东商报》、《青岛日报》等媒体专访。

  3月20日,新华社“两会报道·会客厅”播发了专访郝芳的视频。郝芳认为,新工科建设旨在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提供优质人才支撑,行业特色院校应是新工科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追求卓越是新工科建设的内涵驱动,要以卓越管理、卓越服务推动卓越学术,进而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此外,3月19日,《中国能源报》以《两院院士把脉中国油气发展》为题,就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能源发展趋势、培养高端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刊登了专访郝芳的文章。3月12日,《山东商报》以《服务山东培养新旧动能转换人才》为题,刊登了专访郝芳的文章。郝芳在专访中认为,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以能源为特色的高校应通过人才和创新的引领,为转型升级提供更大支撑,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做出中国石油大学的新贡献。3月9日,《青岛日报》刊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文章,其中以《为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为题,摘登了郝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郝芳表示,学校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能源等学科建设发展,为国家、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科学报》、《半岛都市报》、青岛新闻网等媒体也在两会期间对郝芳进行了采访。

新华社采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社客户端会客厅两会特别节目。本期做客嘉宾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高校校长,您认为新工科的建设为行业特色高校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郝芳:为了应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提供支撑作用,教育部从2017年开始强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目前,新工科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概念和定义。狭义上讲,是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工科,比如信息技术、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等;广义上讲,用新的现代技术来改进和提升传统工科,也应该是新工科建设的一个范畴。新工科的建设是高校能够为行业、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更深度融入社会、融入地方和融入行业,可以获得更大力度的全方位支持,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资源、更多支撑条件。

主持人:那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石油高校应该如何定位和发展自己的学科呢?

  郝芳:国家实施“双一流”战略,对所有高校的核心要求是追求卓越。卓越是全方位的,我们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希望通过四个卓越来实现“双一流”。第一是卓越的管理。一个大学管理必须现代化,这是形成卓越学术或者说现代“双一流”的一个保证。第二是卓越的服务。以往很多部门是管理部门,我们现在推动管理的目的,或者说核心任务是服务。第三是卓越的学术。第四是卓越的贡献。我们希望通过卓越的管理、卓越的服务,推动卓越的学术,进而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这是我们对“双一流”的一个思考。

主持人:关于石油院校行业特色的高校,您已经进行了一些思考。那么未来一个时期内,您认为行业特色高校的新工科的建设应该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中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呢?

  郝芳:我从这几个方面理解。第一,特色行业院校工科优势非常明显,是新工科发展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第二,行业特色院校的新工科建设应将为与国际科技前沿和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与现代新型产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培养大量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会成为院校发展的重要师资力量,同时也为这些学科和产业发展带来创新型人才,新工科对于人才培养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三是科技创新的作用。高等教育强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高校具有非常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对于行业特色院校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和市场、行业距离更近,对接容易,会发挥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行业特色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提升创新能力,本身是推动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一个重要的科技力量。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行业特色院校的新工科建设,可能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模式可能是“政产学研用”这样一个培养模式。实际上体现了政府提供支持、学校作为主体、行业深度融合,这样一个融合实现了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行业特色院校的工科发展,可能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一个行业特色院校的模式,或者说是行业特色院校的一种方案。这会进一步推动国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