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爱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记2017年“齐鲁最美教师”提名奖获得者刘永红教授

作者:发布者:张庆强发布时间:2017-10-17浏览次数:100

    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每秒产生上万次放电火花,温度瞬间上升到一万摄氏度以上,难以加工的金属材料瞬间熔化、气化,并爆炸式飞溅到工作液中……这是电火花加工中的“惊爆”场景。
  刘永红,自199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在我校从事特种加工技术及理论等研究工作。电火花是刘永红经常接触的加工工艺,工作21年来,刘永红一直用无私的大爱点燃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思想火花。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君子一乐也
  “对于大学老师而言,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自登上三尺讲台,刘永红就一直努力做一名好老师。在他的心中,助力学生成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每次讲课前,刘永红都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每讲一堂课都要用4倍的时间来准备。从教以来,他先后主讲过十余门课程,课程内容不同,但有一点是他一贯强调的:学会“解决一些点滴的问题”。
  刘永红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因材施教制定“私人定制”式的成长方案。将学生领进门,为其建立阶梯式平台,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每位学生的长远规划都在刘永红的运筹帷幄之中。
  任教的20多年里,无论酷暑寒冬,他的研究生发现刘老师常常比他们到工作室还早。“经常是上午过来指导,下午又过来督促,晚上还会打电话询问进度。”几个博士生笑着“诉苦”,他们早已习惯了老师多年的作风。
  “你做好了,学生自然会向你看齐。”刘永红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我们都在努力成为老师那样的人。”学生见贤思齐、力争上游。
  三尺讲台是他的舞台,而刘永红却把课堂拓展到了油田现场和国际会议上,他带着学生在生产现场钻研,向国际高精尖学术进发;粉笔是他的武器,而刘永红却经常拿起扳手和大钳,因为他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实践出真知,肯干才能出成绩。
  因获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组委会分别奖励两名学生和指导老师的总计30万奖金,刘永红毫不犹豫全部给了学生,“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学生成长意义非凡,何况这些资金对于他们开展工作更有利!”
  “刘老师并不富裕,可当我们的科研需要经费时,他就像个富翁!”在学生的眼里,刘永红不仅在物质上支持他们,更是知识和精神上的“富翁”。
  只要认为学生的理由充分,不管是否能出成果,刘永红总会给学生的思想火花一个“闪耀”的机会:“科学本来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要激励学生的任何一个科学的‘狂想’。”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艾白布,王涛英才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铜奖获得者、香江学者纪仁杰,王涛英才奖获得者、香江学者蔡宝平,德国洪堡学者张彦振、刘增凯……刘永红的这些学生陆续成为校园新闻人物。
  有人说,刘永红的很多学生某些时候比他还要出名。
  让学生比自己出名,这是刘永红多年来不变的追求和最大的乐趣!
  用科学的臂膀为学生撑起广阔天空
  “首先你得是科学研究中的巨人,才能给学生更高的平台。”刘永红个头不高,却给学生撑起了无限的天空;他讲课带有一点乡音,但洪亮而充满力量。
  刘永红认为,大学教师科研的一个重要目的还是育人。因此,刘永红尤其看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刘永红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位学生的思想,哪怕想法不成熟也不会打击他们。
  “多鼓励他们,创新的火花会热来越多!”
  “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态度是创新的法宝。”20多年来,刘永红不分寒暑和假日忘我钻研,在他的辛勤努力下一道道难题被破解,多项科技成果在国内外推广应用。更让刘永红欣慰的是,在科研项目中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
  为了促进一条生产线尽快投入应用,刘永红在莱州湾生产现场亲自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攻关: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忍受蚊子的叮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续两个多月!为了保证质量,生产线中的每个关键工序他都要亲自动手完成。在施工现场,满脸油污的他让别人甚至分不清谁是工人、谁是负责项目的大学教授。
  同事们调侃刘永红是“领着一帮工人搞原子弹”。20余个寒来暑往,刘永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搞出了他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原子弹”:
  高温合金、钛合金等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军事航天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航空发动机机匣粗加工为例,机械铣削加工效率只有2000mm3/min,需要消耗上百把刀具及数百个工时,仅刀具损耗一项就高达数十万元。刘永红研发出高速数控放电铣削技术,获得了21494mm3/min的加工效率,为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研制出一台高速数控放电铣削机床,已在我国航天运载火箭的涡轮盘加工中得到应用。
  油气井出砂是困扰疏松砂岩油藏开采的一大难题,全世界的油气井每年因出砂造成经济损失近千亿元。刘永红发明的精微梯形缝防砂完井筛管及其高效等离子成形改性一体化加工制造技术,已通过世界上石油行业最具权威性的API质量认证,专家鉴定:居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已在27个国内外油气田工业化应用。
  我国南海石油蕴藏量巨大,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但由于缺乏深水石油钻采装备及技术,未能有效开采。防喷器是深水油气钻井中的关键井控装备,一旦失效,将引起灾难性后果,目前仅美国掌握深水防喷器的生产技术。在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的资助下,刘永红围绕深水防喷器组控制系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重要技术与理论创新成果。验收专家对此的评价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提升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钻井水下设备的国际竞争力。
  一组组数据,一次次创新,一项项成果,刘永红用创新带领学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发。
  埋首科研,坚忍执着;献身教育,寓教于乐;心系学生,润物无声。
  这就是刘永红:以华发书写春秋,教书育人,桃李芬芳;用执着浇铸人生,春风化雨,大爱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