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石油事业奉献赤子情怀——记民进会员、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石油工程学院教授侯健

作者:学生记者 唐晓静发布者:张庆强发布时间:2016-06-01浏览次数:2046

点击查看原图

  他将职业作为兴趣,将科研作为追求,将学生当作朋友。在油气田开发领域的教学科研岗位上,他孜孜不倦、躬身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就是民进会员、石油工程学院教授侯健。近日,科技部公布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侯健教授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份殊荣的背后是侯健多年来在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不断开拓、创新和求索。

秉承石油精神 踏出采油新路

  出生在油田家庭里的侯健,少年时期就好学上进。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侯健于1989年9月考入位于东营的石油大学(华东)主修油藏工程,从此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本科毕业后侯健师从教授陈月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油气田开发工程。秉承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同时为了深入油田丰富自己的现场经验,1996年,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课程修读完成的侯健选择在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从事为期三年的生产科研工作。

  回忆起地质院的岁月,诸多往事侯健仍旧历历在目。有一次地质院的领导决定开发一个石油开采地下流动模拟软件,而院里缺乏相关人才,看过相关书籍却并没有实际实践过的侯健主动请缨,着手编排程序。那是一段艰苦又充实的岁月,程序没有编出来的时候,侯健熬通宵是常有的事。“年轻不觉得累,把东西做出来,运行成功的那种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没有经验,反复修改是避免不了的,尤其面对这样庞大的程序,一个变量定义错就可能需要翻来覆去地查看纠错。历经多次修改,最终侯健成功研发名为Easysim的程序,得到了院领导的广泛认可并被应用于现场实践中。直到现在,这个程序依旧经常被人使用。同时,侯健由此萌生了进行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网络微观模拟技术方面研究的念头,为他之后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挂起了指示的明灯。

  在地质院度过了三年难忘的时光,石油现场的磨炼让侯健从学术和心理上更加成熟,一方面掌握了一般人缺少的珍贵的现场经验,夯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另一方面与石油的“亲密接触”让本打算直接就业的侯健意识到深入研究的重要性,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完全支撑起为石油事业贡献力量的心愿。于是结束研究院的工作之后,他毅然决定留校读博,继续跟随导师陈月明进行油气田开发的研究。博士毕业后作为引进人才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此,侯健全身心地投入到油气田开发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彼时他一心想要奉献付出的祖国石油事业,正张开怀抱等着他的到来。

  我国东部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国内多数油田由于缺少更有效的驱油方式导致原油采收率低微,平均仅35%左右,近2/3的剩余石油仍残留地下,大量原油永埋地底。原油的浪费让侯健十分痛心,怀揣对石油事业的殷殷热忱和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赤子情怀,他决心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向上踏出一条新道路。

研究不辍 躬身前行

  近几年来化学驱油田开发技术作为新兴采油技术已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和使用。我国化学驱矿场应用规模大,但由于对化学驱油体系复杂渗流机理缺乏系统认识,全国约70%的原油产量仍依赖于针对老油田的挖潜措施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面对国内亟须开发一种新的研究方式以对化学驱内部作用机理进行深层认识的情况,侯健敏锐地察觉到在国际上掀起了研究热潮的微观模拟技术具有可重复性、可控制性的特点,它的应用已广泛渗透到三相渗流、非达西渗流、非牛顿流体流动等油气田开发的各研究领域。但将微观模拟和化学驱结合进行应用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是目前较好的交叉研究结合点。

  于是在国内外有关微观模拟和化学驱的结合研究匮乏的状态下,侯健和他的创新团队独辟蹊径,开始着眼于化学驱微观模拟的研究,他说:“做研究要有求知欲和捕捉信息的眼睛,你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东西,就能找到研究的方向。”

  其实早在2002年,侯健就有了做关于油藏微观模拟方面研究的想法,当时这个方向的研究国内并非热点内容,取得成就的更是少之又少。但侯健认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文献查阅不像之前那样阻碍重重,阅读外国文献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晦涩艰难,做理论的如果说因为国内的研究不够热点、信息少而不去做这个事情,那是借口。”

  万事开头难,在前人未曾踏足的领域开辟新天地谈何容易,侯健以踌躇之志围绕实际生产需要开展科研课题,理论推演、微观模拟技术与现场实践多管齐下。在日积月累的付出下,侯健和他的科研团队踏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道路。创建了孔喉微观尺度的渗流实验与模拟方法,取得了化学驱渗流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实现了化学驱矿场应用关键技术的革新,从而为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理论创新成果有效地指导了热化学复合驱在胜利油田稠油油藏中的应用。该成果已在胜利、渤海等9个油田推广应用,增产原油约398.6万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侯健开展的油气微观渗流实验和模拟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的普遍认可,相继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4次资助。其中,数字岩心构建和聚合物驱网络模拟方面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该成果得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土壤与水实验室主任Tammo S. Steenhuis教授等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该课题组将实验观察和模拟相结合从事渗流理论研究,成果突出、理论和实践价值高,所研究课题是国际学术和工业界普遍关注的前沿问题。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对于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侯健谦逊地说:“这是我们团队的成果,并非我一人的功劳。”

  付出总有收获,近年来,侯健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期刊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58篇,EI系统收录57篇,SCI系统收录22篇。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传道授业 名师风范

  投身科研的同时,侯健同样注重学生质量的培养,希望学生德才兼备。无论在科研上还是生活里,侯健都对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细致和耐心,以其特有的静水流深的理念希冀学生成才,是校内有口皆碑的好老师,每一个经侯健教导过的学生都深深感激他的一片爱护培育之情。

  在本科生教学方面,侯健注重学生基础,学校规定新老师三年之内上课要用板书,对于资历较老的教授并没有要求,然而针对主讲的渗流力学课程公式推导多、学生难于理解的特点,侯健上课基本全是用板书,特别是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他会用多达三四块黑板的板书逐步进行非常工整的公式推导,尽量将其简单细化。由于理论推导过程十分细致易懂,很多并非侯健的学生也慕名去听侯老师讲课。

  侯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独立出版专著《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预测方法》,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油气层渗流力学》和校级规划教材《热力采油技术》,主讲的《渗流力学》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他传道授业诲人不倦、认真细致、条理清晰,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欢迎。

  侯健教导学生最大的特点是高要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高目标才会有理想的收益,同时,侯健重视阶段目标,五年十年的目标要有,一年一学期每个阶段的目标也要有,这样才能敦促自己不断完成。侯健近5年带出的学生获得校级优秀论文4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侯健常常教育学生:“再聪明的学生,也是需要勤奋的,你们的起点是相差不多的,最后的差别就在于学习钻研上的勤奋程度。”

  研究生的教学上,侯健更是不遗余力的将平生知识倾囊相授,他强调三点能力:捕捉信息热点的能力、研究能力、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侯健对研究生要求十分严格精细,每周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汇报自己一周内的成果及问题。在此之前要求学生制定一份书面计划,这周的报告与之前的计划是否有出入,问题出在哪里,侯健都会一点一点地确认,确保学生的研究处于正确的道路。同时每个月整个课题组还会有面对面的交流,侯健会对研究方向、实验方式逐一指正。

  提及导师,他的学生陆努感慨道:“侯老师在学术上非常认真。”对于学生的论文报告无论是几百页还是几页他都会逐字逐句地看,认真到可以看出一个逗号是中文还是英文输入法。学生的项目做得不顺利,他也会陪着学生加班熬夜,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做项目到深夜。“侯老师没有什么假期观念,法定假日前一天晚上十一点可能还回不了家。往往早晨很早就到学校了,中午一两点还吃不了饭,有时候项目繁重的时候,凌晨两三点打他电话都能打通,侯老师电话没有打不通的时候。”

  “学术上一定要认真,肯下功夫,肯花时间。人际上,要对人和善,守信用。”这是侯健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侯健言传身教,每次出差回来,他总会给他的学生带一些特产、纪念品什么的,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常常告诉学生,接人待物要和善,无论在学术上针对课题的讨论还是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要保持一种淡然平和的心态。侯健的学生这样评价导师,“他既是学术上的导师,也是人生前行的指引人。”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回首这么多年的科研经历与成果,侯健坦言油气田开发领域将是他奋斗终生的土地,“我感到十分幸运,我的职业就是我的兴趣。我在做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侯健如是说道。问题有答案,科研无止境。对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侯健始终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