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从德为学不止——记侨联委员、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何利民教授

作者:发布者:统战部发布时间:2013-12-16浏览次数:85

 

    他是在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奉献31年之久的教师,他是在国内颇具名望的油气储运专家,他还曾是狠抓工作克己利他的院系领导。何利民,这位辛勤的耕作者,用自己的努力,让足下的土地充满着勃勃生机。

  教育最重,名利最轻。何教授时刻谨记教师的职责,把对学生的教育当做第一要务,从不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们的课程,在教学方面,他什么苦都能吃。“学校还没全面迁校青岛的时候,也许上一时他还在东营上课,下一刻就要开车奔赴青岛给研究生讲课。”曾是何教授学生的杨东海老师回忆道。

  他乐于与学生交流,对待学生学业又是严厉苛刻的。对于学生提交的各项学术结论,他常常与他们讨论这样做的原因、询问有无具体的文献和实验支持等来培养他们的严谨作风,引导学生快速走上学术道路。“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就是要严谨缜密,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差错。”这是他多年来所秉承的教学理念。

  何教授讲课循循善诱,引人入胜,语言富有魅力,让听课的学生陶醉其中,全神贯注,很少有走神的。对何教授来说,把自身所学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学生,看着他们快速地成长,这个过程无疑是他作为教师最欣慰的。

  “作为一名管理者,人性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担任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期间,何利民教授一面落实制度、加强组织纪律,一面提倡人性化的管理。在职工眼中,他是颇具威望却又体贴下属的好领导。为了留住优秀人才,不仅工作,职工的住房、家庭问题都是他关心的范围,他也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教师解决困难。

  何教授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全面地阐述了一名管理者应有的思想和态度。他时刻从自身做起,遵守每一项规章制度,做好整个教学队伍的团结工作。“以先进的理念、面向未来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一个好的管理者”,何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将油气储运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离出来,是中国石油教育事业的一大创举。这也决定着这一道路无前车可鉴,“搞研究,最艰难的是从无到有的摸索。”何教授说。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211工程”之前只有有限的几位教师从事原油流变学研究,基本没有科研。“没有实验装置怎么办?自己造!”何利民教授等人通过自主设计和焊接,制作出油气水分离实验装置,就此开创油气储运装备研究方向。

  他在科研上从不放松要求,总要认真核实原始数据与实验记录,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关键性的实验都是和学生一起设计、一起做。曾有一次现场试验,时间紧迫,顶着零下几度的严寒,何教授和学生一起动手组装器械,百忙中还是研究生的杨东海用锤子砸到了他的手,何教授半开玩笑地说:“看来我的手长得挺像螺钉的”。

      近几年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相继建立了多相混输、多相计量等多个实验项目,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成果颇多。何利民教授作为先行者和实践者,考虑更多的还是储运科研今后的发展。

      胸怀“为师从德,为学不止”的人生理想,何利民教授以春的爽朗温暖待人处事,以秋的严谨清和律己自查,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开创学院崭新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sydxb.upc.edu.cn/weekly/show.aspx?id=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