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人士刘永红事迹介绍

作者: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31浏览次数:136

     

      刘永红,男,1965年6月生,汉族,安徽萧县人,工学博士。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曾先后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称号。校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十多年来,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勤奋工作,勇攀科技高峰,出色地履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他关爱学生,注重人才培养。近年来,他年均授课150学时,年均指导本科毕业设计10名,现指导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5名。如此大的教学工作量,他从不有丝毫懈怠。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刘教授结合自身经历,给学生讲创新思维和方法,鼓励他们参与课题研究,近年来,他指导的10余名本科生先后在国家和省级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如,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艾白布•阿不力米提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作品竞赛世博专项竞赛一等奖、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此外,他指导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等,1名学生还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鉴于他在教学和科技活动指导中的突出成绩,近年来,多次获校大学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教师称号,校“大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胜利育才奖和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他任劳任怨,致力学科建设。作为学科负责人,2005年,他成功申报了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2006年申报了省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学科;作为教学负责人完成了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课题,并于2006年通过省教育厅鉴定,鉴定意见为“专业特色明显,成果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他还修旧利废,自主研发出了伺服电机的计算机测控系统,该系统可综合培养学生在计算机、自动化和机械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并可进行一些综合性创新实验。目前该系统已为我校2个专业1200余名本科生进行了为期18周的综合训练,深受好评,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实验成果一等奖。

      他潜心钻研,勇于科技创新。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他先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其中被SCI、EI收录48篇、ISTP收录5篇,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实审公开的发明专利10项。荣获2009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作为负责人,他还承担省攻关项目“绝缘材料电火花铣削技术与机床研究”,并于2009年通过省科技厅的鉴定,该项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

      他深入实际,促进成果转化。多年来,他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他先后走中原、访大庆,足迹遍布我国各大油田和国内外其它企业,深入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探讨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为促进油田企业效益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为促进他主持开发的“复合型腔割缝筛管自动化生产线”尽快投入实际生产,他带领工人顶着30多度高温、忍着蚊子叮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连续在生产现场工作了2个多月。同时为保证质量和加快工期,生产线中的每一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都由他亲自动手完成,工夫不负有心人,该生产线一次调试成功,并在5 1/2 套管上加工0.15mm的复合缝,并同步对缝作防腐、淬硬处理,这一指标目前在国内外常用的筛管激光切割技术是达不到的。该技术成果已在胜利、冀东、中原、玉门、青海和新疆等油田得到推广应用,并已批量出口哈萨克斯坦、苏丹等国家,取得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如2005年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采用该技术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完井难题,当年为该油田创造经济效益1.26亿美元。因成果转化成绩突出,2006年他被东营市授予产学研结合“特别贡献奖”。